獲獎年度 |
獲獎名称 |
獲獎题目 |
主要完成人 |
2017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 |
嚴光生,呂志成,舒斌,龐振山,韋昌山,趙財勝,顔廷傑,薛建玲,倪培,張志輝 |
2017 |
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華北克拉通破壞 |
朱日祥,陳淩,張宏福,湯豔傑,英基豐 |
2016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延長油區千萬噸大油田持續上産穩定勘探開發關鍵技術 |
王香增,蒲春生,羅曉容,李治平,張麗霞,楊悅,曹金舟,高瑞民,王書寶,郝世彥 |
2015 |
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電離層變化性的驅動過程 |
萬衛星、劉立波、甯百齊、趙必強、丁鋒 |
2015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山區高速公路運營保障關鍵技術及裝備 |
孫喬寶、周應新、黃宏偉、王珏、李志清、魏亞、楊建喜、馬亮、吳禮舟、謝雄耀、王高、馬赟、嶽銳強、薛亞東、荊坤 |
2015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中國海大陸架劃界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|
郝天珧(排名第三)、遊慶瑜(排名第八) |
2014 |
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晚新生代風化成壤作用與東亞環境變化 |
郭正堂、郝青振、吳海斌 |
2014 |
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二十萬年來軌道至年際尺度東亞季風氣候變率與驅動機制 |
汪永進、張平中、譚明、劉殿兵、吳江滢 |
2013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延長組下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論與關鍵技術 |
王香增、趙金洲、羅曉容、曹金舟、張麗霞、高瑞民、任來義、張小莉、申峰、郭小陽 |
2013 |
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華北克拉通早期陸殼形成與演化 |
翟明國、郭敬輝、彭澎 |
2012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金川鎳礦高應力特大型礦床連續開采綜合技術 |
王永前、姚维信、吴爱祥、陈得信、刘育明、王新民、康红普、马凤山、高 谦、王玉山 |
2012 |
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中亞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環境效應 |
肖文交、孫繼敏、高俊 |
2012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中國東部中生代隱伏金屬礦找礦理論技術創新與重大突破 |
毛景文、王學求、張宗恒、賈寶華、杜海燕、郭保健、劉建明、李春生、田豫才、黃水保 |
2011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|
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 |
王二七(排名第三十一) |
2011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中國東部成熟探區新增17億噸探明儲量油氣成藏新認識與勘探新技術 |
蔡希源、張善文、宋國奇、邱桂強、焦大慶、王永詩、陳莉瓊、韓文功、林社卿、運華雲 |
2011 |
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中國東部燕山期花崗岩成因與地球動力學 |
吳福元、李獻華、楊進輝 |
2011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大型礦山排土場安全控制關鍵技術 |
連民傑、孫世國、劉漢東、鄭文堂、譚卓英、馬毅敏、宋志飛、劉曉麗、項宏海、戴福初 |
2009 |
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大別山-蘇魯大陸深俯沖及其對華北克拉通的影響 |
葉凱、張宏福、王清晨、楊建軍、劉景波 |
2009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工程地質結構研究及重大工程防災應用 |
伍法權、楊心法、秦四清、胡瑞林、李曉、馬鳳山、張路青、劉大安、尚彥軍、祝介旺 |
2008 |
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|
三峽庫區重大地質災害防治與監測關鍵技術 |
殷躍平、唐輝明、李曉、盛謙、胡瑞林、王洪德、李洪濤、丁秀麗、劉佑榮、胡新麗 |